今年以来,市人社局社保中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不断优化作风、改进服务,以建设“五型社保”为抓手,积极探索 “嵌入式、惠民式、共享式、安心式、精准式”为民服务模式,切实维护参保人员权益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。
增强“全民”覆盖力 打造“嵌入式”服务
横向建立与卫健、民政、大数据等部门“数据共享”“多方联席”机制,打破部门信息互通壁垒。纵向加强与市域治理联系,利用网格资源下沉一线深入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,持续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质增效。利用“政策找人”打造立体式政策宣传模式,聚焦未参保、断保及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各类参保群体,确定政策宣传内容,大力宣传参保惠民政策,全市3区70个社区实现全覆盖,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。截至10月底,全市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7406人,完成自治区下达扩面任务的158%,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、尘肺病重点企业工伤保险参保率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1%、107%。不断提高统筹层次,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,巩固完善工伤保险自治区统筹,落实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政策,全市12家快递企业网点443名快递员参保登记实现全覆盖。
凝聚“高效”服务力 打造“惠民式”服务
在服务效能方面,开展“人社服务快办行动”,继续巩固“一窗办”建设成果,168项业务实现无差别一窗受理,公共服务事项时限压缩比为85.42%,申请材料压减40%;推行工伤待遇申领等12项“打包一件事”服务事项,实现了23项业务“全市通办”。在服务民生方面,做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和参保人员遗属待遇落实等工作,规范待遇发放流程,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预发和补差,全市10.1万余名离退休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位。在服务保障方面,贯彻落实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和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,截至目前,为全市2562家企业减轻工伤保险负担2841.9万元,为2623家企业减轻失业保险负担5237.2万元;为40家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企业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443.25万元,涉及参保职工2054人。
挖潜“清廉”向心力 打造“共享式”服务
紧密结合“转作风、提效能、促发展”作风建设集中整顿,持续深化“人人是窗口、处处优服务”的理念,深入开展正风肃纪工作,对于“慵懒散”“浮推脱”等不作为慢作为行为开展不定期查岗督查11次,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,有效促进窗口工作人员守纪律、改作风、提效能、优服务。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业务培训,持续开展人社窗口单位技能练兵比武活动,不断提升经办人员业务水平,为办事群众提供全面专业的政策解答,实现政策“一口清”。以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为契机,持续开展“社保干部走流程”、 社保服务事项“好差评”等活动,提高服务参保企业、群众的主动性。今年以来,通过开展“社保干部走流程”活动,提出改进意见6条,优化业务流程2个,政务服务好差评参评率和满意率均为100%。
提升“安全”稳定力 打造“安心式”服务
以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为抓手,组织干部职工人员开展廉政警示教育16次,定期围绕典型案例组织开展研讨交流,深入剖析案发原因,对照查摆,举一反三,督促全体干部职工提高政治站位,增强对社保基金安全重要性的认识。以维护社保基金安全为主线,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重点,扎实推进风险防控“进制度、进规程、进系统”,持续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。严格落实岗位互相监督、业务经办互相制衡的内控机制,紧盯风险多发的科室和岗位,全面排查岗位职责、经办流程、制度机制、重点业务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110条,提出防范措施85条。对排查出的风险点,实行动态监控、长效管理,推动风险防控措施落地落实,切实维护基金安全。
创新“数字”突破力 打造“精准式”服务
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,借力大数据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积极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,网上办件量占业务总量72.8%,65项高频人社服务接入内蒙古12333、蒙速办手机APP。拓展“码上办”小程序功能,17项社保服务事项移植微信平台办理,上线运行人社政务电子地图,收录市、区、镇(办)、村(社区)4级125个经办服务网点,开启人社政务服务智能导航、精准定位、实时检索新模式,让群众认准路、找对门、少跑腿。优化社保待遇领取资格“静默认证”体系,实现与民政、疾控、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,为24356名市本级待遇领取人员进行了“静默认证”。
下一步,乌海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力推进“五型社保”建设,奋勇担当、驰而不息,在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展现新作为、新担当,切实推动我市社会保险事业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。
上一条:
下一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