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,是最大的民生,一头连着千家万户,一头连着发展大局,只有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,才能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。
2025年,“就业促进行动”吹响了自治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号角。
自治区部署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以来,我市上下迅速响应,以岗位扩容提质、培训强基赋能、护航重点群体、创业带动就业、优化公共服务、权益保障升级等举措为抓手,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促进就业 招聘活动在身边
2月25日,2025年“春风行动”暨中小企业专场招聘会在乌海市公共就业服务大厅内举行。
“我毕业以后从事过几份工作,但都不是特别合适,听说有这场招聘会,就过来看看。今天来的企业很多,岗位种类也很丰富,我填写了两家企业的求职表,希望能够应聘成功。”前来求职的陈晓红说。
此次招聘会采取“现场招聘+直播带岗”的模式,为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就业困难人员、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和用人单位搭建面对面、零距离的对接平台。活动当天,共有35家用人单位到场参会,提供各类就业岗位757个,涉及轻工业、制造业、医疗、化工、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,吸引1200余名求职人员进场应聘,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81人次。
“今年,我们以‘就业促进行动’为牵引,持续搭建招聘求职平台,每月都会举办主题招聘活动,确保时时有岗位、月月有招聘,全年计划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。”乌海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华说。
2024年,乌海市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,不断拓宽就业渠道。组织开展“春风行动”“就业援助月”等系列招聘活动144场,提供岗位6.47万个次,达成初步意向近2万人次。打造“就在乌海”云招聘品牌,开展直播带岗39期,累计浏览量65.2万人次,着力提供全流程、精细化公共招聘服务。广泛开展跨区域人力资源合作,建立“三全”引才服务保障机制,赴甘肃武威、庆阳等劳动力密集地区和内蒙古大学、宁夏大学等区内外院校开展区域人力资源协作、招聘推介等活动,提供岗位5881个次,达成就业意向1661人,签订“政校”合作、区域框架合作协议7份。探索招聘服务新路径,以做精做优招聘服务为着力点,创新推出流动招聘进市场、商场、农区、景区、早(夜)市等,累计举办流动招聘13场,提供就业岗位1.2万个次,达成初步意向9174人次。
今年以来,乌海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7场,提供岗位13841个次,共有3028人次达成初步意向,开展直播22次,观看量6.7万人次。
营造氛围 服务品牌添动力
2月19日,由乌海市委组织部、乌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共青团乌海市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乌海市大学生来乌留乌工程暨“筑梦乌海 共创未来”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活动,在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举办。返乡大学生、西部计划志愿者、创业青年代表130余人齐聚一堂,为自己的未来铺路。
“我已经连续两年参加‘扬帆计划’,走进各单位进行政务实习。作为大学生,提前了解各行业的工作内容、掌握就业形势非常重要,这次活动我们走进企业参观,还有众多前辈授课,对我们的帮助很大。”大学生王茹欣说。
“乌海市正处于产业整合重组、迭代升级的关键时期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、渴求人才、期待人才。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,激发青年人才就业与创业的热情和信心。”乌海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高丽杰说。
近年来,乌海市坚持强化创新引领,就业创业氛围愈加浓厚。2024年,乌海市加大创业扶持力度,积极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,推动政府、银行、企业三方联动,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,不断提升创业服务能力。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11.9万元,扶持创业主体79个。打造“创响乌海”创业服务品牌,组织举办创业成果、创业训练营、创业沙龙11场,开展“创业培训+”活动4场,活动特邀国家级创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与政策解读,知名创业人士分享创业经验与创新理念,进一步激发乌海市创业创新活力。同时,强化创业师资库建设,建成“乌海·阿拉善盟”创业培训师资库,将两市共48名创业讲师吸纳入库,举办线上线下交流活动2期,推动两地创业培训师资共享,强化两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。
今年以来,乌海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笔,共计766万元,带动就业24人;完成创业培训29人,城镇就业技能培训64人。
兜住底线 重点群体有保障
稳就业是当前工作的重点,而保障重点人群就业则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。乌海市紧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,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织密兜牢高校毕业生、失业人员、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底线。
51岁的下岗职工高鹏参加了2024年底的职业培训课程。“年纪也不小了,找工作很困难。现在,对重点人群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,符合条件即可学习。掌握一项技能,找工作就多一条路,我觉得这样的政策特别好。”高鹏说。
近年来,乌海市全力兜牢民生底线,让重点群体就业更有保障。2024年,乌海市多举措保障困难群体就业,与民政、残联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,针对大龄失业人员、低保家庭成员、残疾人等困难群体,通过发放失业保险金、补贴社会保险、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,做好兜底帮扶。着力强化就业帮扶,积极落实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举措,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3160.57万元、失业保险金2662.4万元、代核代缴医疗保险费1670万元,兜底安置公益性岗位444人,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3305人,帮助残疾人就业376人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采用入户走访、电话回访及对接驻村工作队等方式,对414名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家庭情况、技能水平进行全面摸排,通过岗位推荐、技能培训等措施安置172人,为24名脱贫人口开展长期就业培训,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。积极开发就业帮扶车间,吸纳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。提供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,贯通公共就业服务网、零工驿站、乌海直聘等多个求职招聘平台,打造集求职发布、岗位推荐、就业培训等各类就业信息资源于一体,市、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和网格(服务专员)五级覆盖的“乌海市智慧就业服务平台”,实现职位与人才精准匹配、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。
今年前两个月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97人、失业人员再就业238人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2人,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.8%、11.9%、20.2%。
“今年,我们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,围绕扩大政策覆盖范围、加强就业指导帮扶、加大创业扶持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,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,千方百计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,让人人都能在乌海市改革发展实践中追求职业梦想,实现人生价值。”乌海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孙娜说。
上一条:
下一条: